联系我们

余姚市人民医院

余姚市城东路800号

0574-62629999

yysrmyy2008@sina.com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医院动态>>医院资讯
医院资讯
呼吸内科:战疫中坚力量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1-20

从全国范围来看,呼吸内科可以说是目前所有医院中最“火热”最权威的学科了,“如果有孙悟空那样的本事就好了,吹一口气就能变出几个呼吸内科医生!”这是最近呼吸内科医生们心中的愿望。

“我阳过了,我要去负压病房,去管那里的病人!”12月17日,大内科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吴晓东“中招”了,高烧39度多,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但是,第二天上午,他还是出现在了医院的会议室,参与重症病人的会诊。会后,吴晓东向医务部请缨,要求入驻负压病房。这位经历了非典和2020年初疫情大战的医院首席呼吸病专家,比别人更清楚当时形势的严峻。

院部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而是让他负责对院内所有内科相关病区的新冠专科治疗指导。当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53张床位都收满了,包括6张RICU的床位。需要住院的新冠肺炎病人正在源源不断的涌向医院,原有的病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医院开始整合相关病区,设立内科综合病房,专门用于收治新冠肺炎病人。

当时,医务人员也在大批感染。开科当天,只有三名医生,还有一位要上夜班,吴晓东带着年轻的鲁文权医生,这两个自身还在发烧吃药的“病号”和带病上班的护理团队,共同撑起了一个科室。“把病人先收进来!”入住这个科室的病人病情特别重,年龄也很大,44张床位,36个都上着监护仪。把重病人交给吴主任,交给呼吸内科,是大家的共识。

当时的病房里,医务人员都不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呼吸内科成员,而是从全院各处抽调过来的新团队,他要手把手地教他们。每天早上的查房,变成了教学查房,他要从头到尾全程查完,判断病情,开具医嘱,高效而精准。他的大脑仿佛是一台精密的计算机,熟悉病房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吴主任对每一个病人都了如指掌,不知道他是怎么记住的。他说10床今天要复查CT,接下来会用到高流量氧疗仪,让我把东西都准备好。报告出来以后,果然如此。”跟随他的医生已经不知道第几次发出感叹。

图片

病区走廊上,有一台气管镜,如战士手中的利剑,随时处于待命状态。“这是救命神器,那天6床的老婆婆痰咳不出,氧饱和度非常低。关键时刻,吴主任都来不及戴上面屏,就给婆婆气管镜下吸痰。若不是他在,老婆婆可能已经不在了。” 1月5日,老婆婆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这一关熬过来了,吴晓东高兴得像一个孩子。在他的眼里,每一个病人他都会竭尽全力。

由于人员少,他现在也参与科室的夜班。夜班后的第二天,他往往要工作到下午两三点,第二天早上六点半,他就开始在科室工作群里布置工作,或者是发布最新的学习内容,他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看到吴主任,就看到了希望。”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内科综合病区的医务人员都拧成一股绳,团结,并充满了干劲。

“要呼吸机,要高流量氧疗仪,能多一台是一台,能救一个是一个!”吴晓东这样向院领导要求。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住院。医院合并了大部分外科、妇科等病区,将床位、人力资源整合到内科综合病区、内科留观病区。收治新冠病人的内科病区一个一个地开出来,以平均两天开设一个新病区的速度在增加。

随着这些病区的开放,吴晓东带领呼吸内科的所有成员,成为了全院所有收住新冠病人病区的“场外医疗指导”。呼吸内科医生的工作状态就是满院跑,每一个新病区的开设都有他们的身影,重病人的会诊、制定治疗方案、插管……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呼吸内科吗?我这边是骨科,我们有个病人需要会诊,氧分压有点低!”这个夜班,呼吸内科的王学荣医生已经不知道接了几个会诊电话了。忙起来一个夜班十来次会诊,后半夜也经常被叫起来去插管。术业有专攻,真正熟谙呼吸内科医疗救治的医生就那么几个,而当时全院需要治疗的病人又那么多,呼吸内科医生就成为了“香饽饽”,忙得脚不沾地。在亚重症病房,在新成立的内科综合病房、发热留观病房、负压病房和呼吸综合门诊,都有呼吸内科医生的身影。

曾支援武汉的副主任医师邱林此时也身负重任,在亚重症单元担任主诊医师。面对医生力量不足,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的情况,邱林选择坚持在岗,即使有肺炎症状也轻伤不下火线,五天安排一个夜班。

“重症新冠肺炎,建议高流量吸氧,同意目前抗感染、抗病毒、激素等综合治疗,继续保持联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徐世文在手机上发出了这样一段文字。这是他所在的市级医院双向转诊会诊群,这个群在12月下旬成立,群内有我院的呼吸内科专家,还有其他市级医院的相关人员,呼吸内科专家们在群内参与重症病人的线上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1月4 日开始,呼吸内科骨干又承担起了市级医院相关专科诊治的指导工作,每日去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开展现场指导工作。

这整整一个多月以来,呼吸内科的护理姐妹们同样都在坚守。她们很多人都是带病坚持上班,病毒不会因为她们是医务人员而手下留情,发热、咳嗽,喉咙嘶哑,全身酸痛等等,该有的症状,她们都逃不掉。一天忙碌的工作,很多人甚至都顾不上喝水,家里的老人孩子也都顾不上。因为休息不好,很多人都迟迟不能转阴。

从2003年的非典肆虐,到2020年初的新冠爆发,再到如今的大决战,呼吸内科人披甲上阵,始终冲在战疫前沿,用专业、仁心治病救人。“选了这个专业,自当竭尽全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