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
本网讯(院办 陈莹)“你的房颤已有很长时间了,目前看来药物控制得不错。但是从远期来看,做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咱们这边医院暂时还没有开展这项手术,如果决定手术,你可以到上海胸科医院来找我。”日前,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江立生博士叮嘱着市民赵先生。江立生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医生,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和康复管理,以及介入左心耳封堵与房颤脑卒中综合预防。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余姚分中心成立,院际合作再深化
9月底,市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举行新一轮合作签约,同时成立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余姚分中心。在前期胸外科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将在心内科领域开展广泛的协作。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技术培训基地,在临床诊治、科研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声誉和学术地位。
与该中心同期成立的还有何奔工作室。何奔教授是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国家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人民医院设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后,何奔的心脏专家团队将定期来姚开展门诊及手术和科研等方面的指导。
前不久,上海专家来姚坐诊的信息一经发布,立即吸引了众多病人前来就医,大家都是冲着“上海胸科医院”这块金字招牌来的。“我外甥女在微信里看见有上海的大专家来坐诊,我就想着找专家再帮我看看。”市民张大妈手里拿着厚厚一叠以往的检查单,塑料袋里还有几个药盒子,“我年纪大了,怕药名说不清,就把盒子带来了,江医生很仔细,态度很好。”
看完一上午的门诊,时间已经过了十一点半。匆匆扒了几口盒饭,十二点,江立生准时来到了复合手术室,那里还有三台心内科的介入手术等着他来指导。
心内科介入治疗,小导管打开“心”天地
心血管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对健康危害极为严重。以往,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往往需要搭桥手术,手术要求高、危险性大;而现在,心内科的介入治疗能解决大多数心脏方面的血管病变。
67岁的施老伯,有高血压病史8年,两年前开始出现胸闷,当时冠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药物治疗后控制良好。近来施老伯又出现了胸闷症状,还伴有胸痛。在江立生的指导下,心内科医生阮政文和史习良为施老伯进行了冠脉造影+PCI手术。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中段80%左右狭窄,回旋支中段80%狭窄。也就是说,心脏的大血管出现了狭窄,就像道路交通出现了拥堵,一旦堵死,就会产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医生给施老伯病变的血管植入了支架,相当于给堵塞的道路进行疏通和扩容,让流经此地的血液能携带着氧气和养分流向全身。术后施老伯的症状消失了,三天后就出院了。
“像这样择期的介入手术,我们已经开展得很多,但更多的是急诊介入手术。前阵子有位心梗病人,检查结果是严重的三支病变,就是说心脏的三根主要大血管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样的情况死亡率很高。当时我们给他放了交叉的双支架,效果很好。这个病例也得到了何奔教授的肯定。”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阮政文介绍道。急诊介入手术,往往是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病情来势汹汹,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就会危及病人生命。这些年来,心内科的医生往往保持着手机不关机的习惯,因为心内科急危重病人多,很多是深夜发病,必须随时待命,医生们经常和时间赛跑。
之所以说与时间赛跑,是因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急性心肌梗塞抢救的“黄金时间”是2—3小时,起病3—6小时内最多在12小时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是目前最快捷有效的手段。
目前,市人民医院已熟练开展冠脉介入PCI术、分叉病变及CTO介入手术、心动过缓起搏器植入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以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上海市胸科医院的指导下,将进一步开展复杂冠脉病变PCI术,左心耳封堵术。
推进胸痛中心和房颤联盟建设,筑起“心”的防线
对于心血管内科下一步的发展规划,阮政文表示,科室和团队目前正积极参与市胸痛中心和房颤联盟的建设,为广大心血管病人提供更为规范和精准的治疗。
目前我国的房颤病人数超1000万,而且新发病人不断增多,房颤病人脑卒中的风险很大,一旦发生脑动脉栓塞造成偏瘫,对个人和家庭都是沉重的打击和负担。我市房颤联盟于今年9月底在市人民医院正式成立,旨在进一步规范房颤的诊疗,提高早期诊断率,规范药物治疗、普及和规范新型治疗术,预防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房颤的致残率。
市胸痛中心则是提升急性心肌梗塞救治水平的重要抓手,于2017年1月成立,并在2017年11月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的认证。中心通过多学科合作,整合院前急救系统和院内绿色通道,根据指南制定相应流程,对胸痛病人进行有效的危险分层,最终实现对急性胸痛病人的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胸痛中心主要是从院前急救、院中救治各方面建立一整套病人监控和救治体系,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病人提供快速诊疗通道。
目前,市胸痛中心与市120急救站、市内25家医疗卫生单位签署合作协议,与宁波市第一医院确立PCI病人双向转诊关系。中心全力构建区域内胸痛中心三级网络,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保障市民健康,快速救治心肌梗塞病人,降低心肌梗塞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