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政治力量的联合。
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它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说过,统一战线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之日起,就开始了统一战线工作。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1924年,国民党“一大”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45年,蒋介石背信弃义,发动了全面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下,形成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阶级状况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提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并呈现出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显著的社会性等特点。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我们党从一个弱小的党,变成为现在一个执政60多年,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靠什么?靠的是统一战线。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只有50多名党员。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并通过大革命,我们党的力量发展起来了,到1927年发展到5.7万名。红军长征后到延安,党员只剩3万人,军队只剩4万人,后来我们党组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1945年党员发展到120万人,我们党领导的军队也发展到120万人,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没有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就没有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30年来,统一战线围绕“大团结、大联合”这一主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仅为改革开放凝聚了广泛的思想共识,而且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由此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一切都离不开全民族包括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做什么?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同时,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努力实现“五大关系”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为什么必须加强统战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中,统一战线始终与我党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历史经验证明,只有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才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1948年1月15日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讲话中指出的:“有了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就有了胜利。我们的势力越大,胜利的把握就越大,这是很硬的道理。”可见,要发展,要从胜利走向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政权在手不一定人心在握,不掌握人心最终难以保持政权。统战工作在本质上就是党的群众工作,通过统战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我们党的周围,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资源贫乏,而且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所有制的状况,在这样一个东西南北差异巨大、情况复杂的大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优势,广泛团结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和各界人士,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新世纪新阶段,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经济全球化加速进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统一和强大,利用所谓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面对如此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只有进一步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把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更有成功的把握。
什么是统战文化?
统一战线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2005年,余姚市委统战部在对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统战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并从研究与提炼、实践与探索、弘扬与倡导、深化与发展四个层面开展建设,取得了新世纪新阶段统战理论和实践的新突破,得到上级统战部门的充分肯定。统战文化已入编《2005年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蓝皮书》。
统战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结晶,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凝聚人心、提高素质、引导行为、协调关系、促进发展的作用。统战文化分为多党合作文化、民族团结文化、宗教和睦文化、阶层和谐文化、工商奉献文化、海内外同胞联谊文化等。它的价值取向是和衷共济;基本内容是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基本精神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文化理念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工作方法是团结、帮助、教育、引导、服务;思想主题是团结联合;追求目标是政通人和,实现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摘自余姚市统战部《统战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