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建动态 时间:2017/12/16 00:00:00  来源:   点击:    

天气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但走进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每一名医务人员都干的热火朝天,尤其是在医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急诊每一位职工的精气神更足了,积极参与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并在活动中突出了三大特色,做出了创先争优工作亮点。

特色一:立足本职,做强急救能力。

1011下午,杭甬高速陆埠段一辆旅游大巴发生重大车祸,多人严重受伤,伤员源源不断地被送到急诊,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为所有的伤员开通了绿色通道,紧急调配来的急诊医务人员一对一的抢救病人,检查生命体征、查验伤口、抽取标本、开通静脉通路、拍片、CT……抢救室里抢救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镇定的话语、精心的诊治让这些身在异乡遭受重创的人们感受到了温暖。十多名患者都得到了最及时的诊治,有效控制了伤亡的扩大。

1215,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普遍降雪。对于普通人来说,大雪造成的仅仅是出行困难,但是对于身患重病的患者来说,影响的就有可能是生命。当天下午,一名误服农药“杀虫双”的病人被送到了急诊,医院立刻组织抢救,根据患者中毒情况,急需一种名叫“二巯基丙醇磺酸钠”的药物才能解毒,而该药在宁波大市范围内均缺货!医院赶紧联系多家医药公司,最后得知杭州某医药公司存有该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和恶劣天气下,家属自行取药已不可能,只能立刻派救护车赶赴杭州!下午4点多,120驾驶员沈维儿接到命令,二话不说驶入渐渐暗下的夜幕。茫茫雪夜,高速封道!沈维儿沿着崎岖的雪地,辗转6个多小时,终于从杭州取回了救命的药物,凌晨时分,病人终于用上了这个救命药。

类似的生命接力,一次又一次地在医院急诊上演。2010年,共处理重大突发事件11起,与2009年相比,接诊急诊患者从15万余人增加到了17万余人次,抢救危重患者从1.2万余人次增加到了1.3万人次,120出车从9000余次增加到了9435次,抢救成功率从97.43%提高到97.51%

特色二:心系病患,缓解住院之难。

天气寒冷,急诊的急危重病人数量不断攀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内科病人,并且以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居多,同时由于内科疾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病区床位周转慢等原因,导致医院部分病区等待住院的患者排起了长队,神经内科病人预约住院甚至排到了30名以上,住院难问题短时间难以解决。

为了使急危重病人能及时得到救治,缓解病人住院难问题,急诊支部党委联系人、院长韩永庆亲自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多次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协调处理有关工作,并把急诊病区及留观室作为住院补充,及时加床,调整患者床位,向卫生局借调医务人员,落实相应专科治疗措施,切实解决部分急危重病人的住院救治问题。急诊一楼抢救室、二楼急诊病区和留观室医务人员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也都纷纷主动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开展义务帮班,同时加强日常医疗质量的检查巡视,确保高压状态下的医疗安全。2010年,急诊抢救室、留观室病人数从09年的1.8万余人次增加到了2.3万余人次;未发生一起重大医疗差错。

特色三:满足期望,做好公益事业

“时间就是生命,……其中尤以病人发病到120急救车到来的约10分钟内最为关键,被称作‘白金十分钟’,正确的心肺复苏有可能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这是一段发布在余姚论坛上向全市公开举办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培训班的报名帖子。从20107月起,急诊科紧密结合公立医院改革,从社会需求和自身特色出发,面向社会推出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公益培训班,现已成功举办了五期,每期30人,通过理论培训、操作示范、手把手指导、现场考核,使培训人员真正掌握急救技能,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急诊支部党员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开展了“创先争优,健康知识进社区”主题活动,定期进社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急救技能培训、为居民测血压、测血糖等志愿服务,努力为普及卫生科普知识作出努力。

同时,急诊科作为浙江省基层卫生事业适宜急救技术示范基地,通过业务培训学习——考试——再培训的模式,对凤山街道卫生院、低塘中心卫生院、临山中心卫生院等3个基层卫生院推广应用了心肺复苏技术、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盐酸戊乙奎醚取代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技术等5项适宜卫生技术,进一步规范了基层卫生院的急救处理操作,有效提高了基层卫生院的急救能力。   

0
字体显示: 】【打印此页】【收藏此页
Copyright 2017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党委版权所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