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来自四川省剑阁县的张辉强扶着妻子樊翠华慢慢走出市人民医院的病房。在整理随身物品时,张辉强把医院开具的一张关于他妻子的病危通知书撕碎扔进了垃圾桶。临行前,他和妻子不忘来到妇产科医生办公室,向挽救妻子生命的医生真诚地说了声“谢谢”。
在最近一个月里,樊翠华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是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张辉强和妻子樊翠华5年前便来到余姚,在西站附近的市易美园艺设备有限公司打工。去年下半年,妻子怀上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张辉强一家为此非常高兴。尽管经济条件比较拮据,但为了生个健康可爱的宝宝,张辉强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带妻子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一直显示正常。今年3月,眼看孩子就要出生了,张辉强开始忙里忙外地给孩子准备生活用品。然而,令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一场灾难正慢慢地降临。
3月4日晚上,樊翠华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恶心、呕吐,胎动减少了,且肚子发胀,全身发痒。张辉强以为这是临产的征兆,第二天一大早连忙带着妻子赶往市人民医院。然而,他随后接到的却是医生开给他的一张病危通知书!原来,医生检查后发现,产妇的肝胆功能出现异常,胆红素升高明显,孩子已经胎死腹中,产妇的生命也危在旦夕。
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邵华江立即组织专家会诊。根据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邵华江大胆地质疑:产妇是不是得了妊娠期急性脂妨肝?然而,在场的专家都不敢肯定,因为妊娠期急性脂妨肝并不是产妇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仅为13000分之一。而且这种病非常危险,医学界的经验表明,患该病后,母婴死亡率高达85%。经过激烈的讨论,专家们最后确诊,产妇患的就是妊娠期急性脂妨肝。一场与生命赛跑的抢救就此展开。
3月5日下午,也就是患者被送进医院的12个小时之内,在该院妇产科医生、护士的努力下,产妇产出一名死婴。然而,随着死婴的产出,产妇的下身持续涌出大量不凝血。这时,人民医院迅速组织了包括妇产科、血液科、重症监护室、感染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连夜进行会诊,研究抢救方案。产妇也被紧急转入了重症监护室。
3月6日,抢救仍在继续。医生原本希望在确保病人子宫完整的前提下进行治疗,但后来发现这个方案可能引发该病的另一个主要症状,即血管内弥漫性播散性出血(DIC)。按医生的话来说,就是病人的凝血功能完全丧失,大出血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3月7日,医生不得不切除了患者的子宫。
在医生的奋力抢救下,产妇的病情逐渐得到缓解,但还是没有脱离生命危险。血浆和各种药物源源不断地输入患者体内,至3月中下旬,产妇的病情才慢慢稳定下来。
3月21日,病人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在这个过程中,产妇输入的血浆达10000毫升,是一个普通人血浆的两倍还多。
“产妇能够成功抢救过来,最关键的是诊断及时,处理果断。”昨天,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生宋学军告诉记者。据宋医生说,她了解的情况是,前不久慈溪和省妇儿医院曾接收过两个这样的病人,但最终都没有抢救成功。
“这种病实太凶险了,发病急骤,死亡率极高。”尽管没有生下第二个孩子,但看到妻子转危为安,张辉强的内心还是宽慰了许多。“医疗费花了8万多元,我所在的公司为我们捐了不少款,老板除了为我捐钱还借给我医药费,我真的非常感激余姚的这些好心人,特别是挽救我妻子生命的医生。我没有其他能力可以回报他们,但我将一直在余姚工作下去,为余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张辉强这样对记者说。